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赋能的帮助,为探索乡村振兴共富路,来自西甲比赛下注网站20级科学教育专业的12名学生组成楠溪江探险队,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赋能现状”为主题,前往温州永嘉县进行实地调研。
6月27日下午,做足功课的队员们终于带着问题与期待来到永嘉县沙头镇珠岸村,深入学习珠岸村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与文化赋能的多种方式。在出发前,实践队员们致电珠岸村书记表达了来意,得到了书记的欢迎。
珠岸村古名朱岸,是陈氏世居村落,永嘉望族,建村已有700余年。据村书记介绍,相传在宋代,珠岸陈姓始祖陈蕃公弃官隐居珠岸,因破寨除匪有功,朝庭奖励了他一盏大珠灯,名为珠囤。而且在古时史书记载就有为官者数十人,且多以清廉闻名。现在的珠岸人,也积极参政议政,为当地政府提供了不少优秀提案,助力当地的建设与发展。
图为村支书向队员们介绍珠囤。
当书记被问到村里有什么特色文化措施时,书记迫不及待的带队员们参观“儿童乐园”。“这是我觉得我们村最好的地方,”书记骄傲地说道:“山村里,小孩子的安全难以保障,我们把愿意呆在这里一起学习玩耍的孩子集中起来,既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也能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以免假期出现安全隐患。”
图为“儿童乐园”一角。
接下去来到了一楼的文化长廊。在长廊中,队员们惊奇的发现有一面墙都放着竹篮子。看出了探险队成员的好奇,书记向大家介绍这是村民陈飞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带着的菜篮子。荣获“中国首届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的陈飞倡导推广“重提菜篮子、拒绝塑料袋”行动已经10余年。2005年5月16日,珠岸村正式宣布创建“全国首个无塑料袋试点村”。 村委会还制定了《珠岸村环境保护工作村规民约》,村民都自觉遵守,现每户村民都实行鸡、鸭等禽畜集中圈养,柴
草、家具、杂物等摆放有序。同年,珠岸村被温州市定为环境教育基地。
图为珠岸村村委会一角。
实践的最后,书记介绍说,珠岸村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托于秀美的山水。珠岸村位于国家AAAA级楠溪江风景区附近,丰富的旅游资源令珠岸村形成了浓厚的旅游文化,永嘉书院就是一个代表性旅游景点。2010年,珠岸村党支部通过与永嘉书院旅游发展公司形成战略协议,村集体以3200多亩土地山林入股,企业负责建设资金和日常管理,成功打造村企合作项目——永嘉书院。书记告诉队员,当年村子陷入发展困境,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后来经过几任书记的动员工作,把村里的土地、山林等资源整合到一起,并以“零土地出让金”“零政策处理阻力”“零障碍施工”的承诺和决心,引进永嘉书院项目,带动村庄发展。发展到今天,永嘉书院已经依托楠溪江风景区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艺术交流、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是浙江省重点文化园区。
土地入股分红,使无法开垦的山地变成了聚宝盆。不仅如此,珠岸村还抓住机遇,依托永嘉书院大力发展旅游周边产业。村民们纷纷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永嘉书院的建设,解决了许多就业民生问题,让附近的珠岸村等地区得以快速发展,人才回流,经济迅速增长。
图为书记带领队员参观珠岸村。
象征着历史底蕴的珠囤、象征着秀丽山河的永嘉书院、象征着人文美德的菜篮子,珠岸村只是中国 千千万万农村中的一个,可它能够凭借着自身的特点,打造出一张张响亮的特色名片,让人们忍不住去探访它每一张名片背后的故事。这些看似得天独厚的成就,离不开珠岸村每一位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也离不开每一任村官的勇敢尝试,更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下未来乡村政策的扶持。经过对珠岸村的探访,探险队成员们明白了一个未来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因地制宜谋求发展,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